日语人才求职招聘欢迎您!
日语人才求职招聘
加微信咨询:
微信:ribenjob888
日语N4

「〜くする」和「〜にする」在动作的主动干预和选择倾向有何区别?​

作者:日语人才求职招聘 日期:2025-08-24 人气:6
「〜くする」和「〜にする」均是日语中表达 **“主动使事物发生变化”** 的核心句式,核心含义都是 “把…… 弄成 / 变成……”,但二者因修饰的词类不同,在 “主动干预的方式” 和 “选择倾向的属性” 上存在本质差异,使用场景完全不重叠。以下从「词类适配基础」「主动干预差异」「选择倾向差异」三个维度展开分析:

一、基础前提:词类适配决定核心边界

二者的根本区别源于所接词类的不同—— 这是判断使用哪一个的首要标准,也直接决定了后续 “干预方式” 和 “选择属性” 的差异:


  • 「〜くする」:仅能接「イ形容词」(如「低い、明るい、安い」),需将イ形容词词尾「い」变为「く」后连接「する」。
    例:低い(低的)→ 低くする(弄低)、明るい(亮的)→ 明るくする(弄亮)。
  • 「〜にする」:可接两类词:
    1. ナ形容词(如「簡単、清潔、静か」):需将ナ形容词词干 +「に」后连接「する」;
      例:簡単(简单的)→ 簡単にする(弄简单)、清潔(干净的)→ 清潔にする(弄干净)。
    2. 名词(如「ハンバーガー、休み、A 案」):直接用名词 +「に」连接「する」;
      例:ハンバーガー(汉堡)→ ハンバーガーにする(点汉堡 / 选汉堡)、休み(休息)→ 休みにする(放假 / 休息)。

二、动作的主动干预:「对 “性质 / 程度” 的直接调整」vs「对 “状态 / 类别” 的主动设定」

由于适配的词类属性不同(イ形容词表 “内在性质 / 程度”,名词 / ナ形容词表 “外在状态 / 类别”),二者体现的 “主动干预对象” 和 “干预方式” 差异显著:

1. 「〜くする」:侧重「对 “性质 / 程度” 的直接调整」

イ形容词描述的是事物本身的属性、状态的程度(如高度、亮度、价格、温度等),「〜くする」的 “主动干预” 本质是 “通过具体动作,直接改变事物的这些内在性质或程度”—— 干预的对象是 “可量化 / 可感知的属性”,干预方式是 “针对性调整”。


  • 核心逻辑:干预的是事物的 “量 / 程度”,需通过具体动作(如 “调低、擦亮、降价”)改变原有属性,使属性达到目标程度。
  • 典型示例:
    • エアコンの温度を低くした。(把空调温度调低了。)→ 干预对象是 “温度(イ形容词「低い」)”,通过操作空调的动作,直接调整 “温度程度”,从高→低。
    • 黒板を明るくするため、ライトをつけた。(为了把黑板弄亮,打开了灯。)→ 干预对象是 “亮度(イ形容词「明るい」)”,通过 “开灯” 的动作,直接提升 “亮度程度”,从暗→亮。
    • この商品の値段を安くする計画です。(计划把这个商品的价格调低。)→ 干预对象是 “价格高低(イ形容词「安い」)”,通过 “降价” 的动作,直接改变 “价格程度”,从贵→便宜。

2. 「〜にする」:侧重「对 “状态 / 类别” 的主动设定」

名词多表 “具体事物、身份、时间、方案”(如 “汉堡、老师、周末、B 计划”),ナ形容词多表 “需要特定条件支撑的整体状态”(如 “简单、干净、安静”),「〜にする」的 “主动干预” 本质是 “通过主观决定或动作,将事物从‘原有状态’设定为‘目标状态 / 类别’”—— 干预的对象是 “整体状态 / 归属”,干预方式是 “定性设定”。


  • 核心逻辑:干预的是事物的 “归属 / 状态”,无需调整 “程度”,而是通过 “选择、决定、操作” 将事物归入目标类别或设定为目标状态。
  • 典型示例:
    • 昼ご飯はハンバーガーにする。(午饭选汉堡。)→ 干预对象是 “午饭的类别(名词「ハンバーガー」)”,通过主观选择,将 “午饭” 的归属从 “其他食物” 设定为 “汉堡”,无需调整 “汉堡的程度”。
    • 部屋を清潔にするため、掃除をした。(为了把房间弄干净,打扫了卫生。)→ 干预对象是 “房间的整体状态(ナ形容词「清潔」)”,通过 “打扫” 的动作,将房间从 “脏乱状态” 设定为 “干净状态”,无需量化 “干净的程度”。
    • 明日を休みにする。(明天放假 / 明天休息。)→ 干预对象是 “明天的时间属性(名词「休み」)”,通过主观决定或规则设定,将 “明天” 从 “工作日” 设定为 “休息日”,是对 “状态” 的定性设定。

三、选择倾向:「无 “选择” 属性,仅 “调整”」vs「强 “选择” 属性,含 “决定”」

除了 “主动干预” 的差异,二者在 “选择倾向” 上的区别更为明显 ——「〜くする」几乎无 “选择” 含义,而「〜にする」是表达 “主观选择 / 决定” 的核心句式:

1. 「〜くする」:无 “选择” 属性,仅聚焦 “调整动作”

「〜くする」的核心是 “调整性质 / 程度”,不存在 “从多个选项中选一个” 的逻辑 —— 目标只有 “让属性达到某个程度”,动作只有 “调整该属性”,无选择空间。


  • 例:「テレビの音を小さくする」(把电视声音调小)→ 只有 “声音大小” 这一个属性需要调整,没有 “选 A 声音 / 选 B 声音” 的选项,仅需执行 “调小” 的动作。
  • 结论:「〜くする」是 **“调整型” 句式 **,不涉及 “选择”,仅强调 “通过动作改变属性程度”。

2. 「〜にする」:强 “选择” 属性,核心含 “主观决定”

当「〜にする」接名词时(这是其最常用场景之一),本质是 “从多个潜在选项中,主观选定其中一个作为目标”,“选择” 是核心逻辑;即使接ナ形容词,也隐含 “从‘非目标状态’中选定‘目标状态’” 的倾向。


  • 核心场景:表达 “点餐、选课、选方案、做决定” 等有明确选项的行为,是日语中最自然的 “选择表达”。
  • 典型示例:
    • メニューからコーヒーにする。(从菜单里选咖啡。)→ 明确存在 “咖啡、茶、果汁” 等多个选项,通过「にする」表达 “选定咖啡” 的主观选择。
    • 旅行の目的地は京都にすることにした。(决定把旅行目的地定为京都。)→ 存在 “东京、大阪、京都” 等选项,「にする」体现 “从多个选项中选定京都” 的决定。
    • 難しい問題を簡単にする。(把难题弄简单。)→ 虽接ナ形容词,但隐含 “从‘难的状态’中选定‘简单的状态’” 的倾向,是对 “状态” 的选择设定。
  • 结论:「〜にする」是 **“选择 / 决定型” 句式 **,“主观选择” 是核心属性之一,尤其接名词时,选择倾向极强。

四、总结:核心差异与使用判断

对比维度「〜くする」(イ形容词 + くする)「〜にする」(名词 / ナ形容词 + にする)
适配词类仅イ形容词(低い→低くする)名词(コーヒー→コーヒーにする)、ナ形容词(清潔→清潔にする)
主动干预干预 “性质 / 程度”,需直接调整(如 “调小、弄亮”)干预 “状态 / 类别”,需定性设定(如 “选、定为”)
选择倾向无选择属性,仅 “调整动作”强选择属性,核心含 “主观决定”(尤其接名词时)
核心含义“把…… 弄(得)……”(调整程度)“把…… 选作 / 定为……”“把…… 弄成(某状态)”(选择 / 设定)
典型场景调温度、改亮度、降价格等 “程度调整”点餐、选方案、定计划、设状态等 “选择 / 决定”


简单来说:


  • 当需要调整事物的内在性质或程度(如 “调大声音、弄热饭菜、降低高度”)时,用「〜くする」;
  • 当需要从选项中选一个,或把事物设定为某状态 / 类别(如 “选果汁、定周末休息、把房间弄干净”)时,用「〜にする」。
0
0
付款方式
×